星期日, 7月 29, 2012

我認為那些總是教你什麼是設計、什麼是品味、什麼是創意的人多半其實根本就不懂設計也不懂品味更不了解創意是什麼,很多事物的本質豈是可以用言語輕易做表達,這也是為什麼世界上可以用語言文字寫到人們心坎裡的詩人其實少之又少,大多則是淪為嘴砲罷了。

星期一, 8月 02, 2010

用了空閒時間畫了一點向量素材

作設計作久常看到網路上有各式各樣的素材,不過說真的我從沒用過,不是因為畫的不好,而是要剛好要有合適的場合來用還真不容易,所以這幾天心血來潮,用了一些空閒時間畫了一點素材。

星期四, 7月 22, 2010

好久沒有這麼注意到這麼美的傍晚

這樣蔚藍的天空清澈的空氣很少出現
連我這台6000有找的小DC都能拍得相當漂亮呢!
這是加上我自製的廣角鏡拍攝而成的



星期六, 7月 03, 2010

祈福石完成!







































等待許久終於讓我拍到不錯的夕陽,這樣我的祈福石終於可以完成了

星期六, 6月 26, 2010

製作中的圖像



最近天災人禍不斷,所以想畫個祈福石,不過材質現在還有不少找不到合適的

星期二, 5月 18, 2010

一個宗教性的精品店Logo



這是猶太教為主要信仰的店,不過說真的我對於宗教完全沒任何頭緒,因為我是無神論者,所以設計這logo也是一種很大的挑戰,因此我都是以猶太教的象徵物如七燭臺、葡萄、六芒星等做為logo設計發想。

題外話,中文取名為沛立興實業有限公司,說真的完全不可能會聯想到跟宗教精品有關,根本就是某鋼鐵重工廠之類的才會取的名稱,中文字還是縮小些比較妥當。

星期四, 4月 01, 2010

做夢夢到怪東西


夢到奇怪的畫面,有巨人在一般都市行走,然後穿著條紋襪那雙巨腳一直朝我走過來,然後襪子有些鬆鬆軟軟的,看起來有些不舒服=.="

讓我的小DC也有柔光罩

網路上常見的柔光罩或是反射板多半是針對外接閃燈而製作的
而今天我的相機是網路上俗稱的類單眼小DC
根本沒有熱靴可以接外閃
只能用內建彈起式的閃燈

而我又不想套個塑膠袋拍照

感覺除了醜要不然就是超級難看
所以今天心血來潮測試我一個想法
弄個反射式的罩子來讓光線散開看看

基本概念如下圖

成品內部
反射材質則是尋找亮面且粗造的樣式增加反射力道還有射散↓

在後方開洞讓閃燈可以有空間散熱不會過熱↓
並在後方加個倒勾好讓整個罩子可以穩固卡在機身上↓
最後在罩子開口前加一層薄薄的泡棉讓光線更加射散還有遮醜XD
接下來就是裝上機身後的樣子↓


就這樣又省下好幾百元啦!

自製廣角鏡

話說前陣子不知突然哪來的興致搞了這玩意
衛生紙筒+網路上隨便找個遮光罩圖案...



然後心情來了就跑去眼鏡行買了鏡片再找個不要的水杯加黑色膠布還有紙板等等拼拼湊湊就變成了這副模樣↓






然後最後正式塞進我的富士s1000fd小相機上↓



然後是實際試拍未加自製廣角鏡拍攝↓


套上我的廣角鏡↓


成功啦!自製廣角鏡誕生

星期三, 3月 10, 2010

重視你的作品,請用心設計你的簽名

我相信在自己的攝影作品中有相當多人都會添加上自己的名字、地點、光圈快門或是機種等資訊,基本上這種做法不為過,但有多少人真的有用心去思考過為什麼要在一張作品中加入額外的資訊,而且又該如何加入這些資訊並保持不干擾作品,有多少人是真的有去研究過呢?

我們從歷史來看,在自己的作品中添加作者資訊我們可以回朔到古早繪畫的時代,我知道的是,在文藝復興以前,繪畫或是雕刻等創作都是為了宗教而執行,因此不會有個人資訊留在創作中,是為了奉獻,他們甚至不會以藝術家自稱,但到了文藝復興,思想的崛起,越來越多人重視人的個體,再加上貿易繁盛,商業蓬勃,中產市民階級興起,有錢人開始大量購買藝術品來收藏,因此也開始有了簽名這樣的形式出現。

前面的廢話完了之後我們直接切入主題,以往藝術家簽名與現代人有著最大差異是,他們創作不是為了聲名大噪,他們簽名不會相當明顯,而是以不干擾創作畫面並融入主題來設計,我以下面兩張圖為範例說明。


























《馬拉之死》大衛作品
這張圖較一般不一樣之處在於,大衛為表對馬拉的敬意,將馬拉與自己的名字明顯的寫在木箱上,但我們可以看到,文字刻意弄得很端正且大寫並像是刻在木箱上的文字,弄得像是墓碑一般,這全是作者的巧思,完美的將自己的簽名與敬意融入內容。


























《浴女圖》雷諾瓦
大家看得出他的簽名在哪裡嗎?


























在這裡,實際上應該是有些褪色,但基本上都是小小在旁邊。實際有些畫家除了名字外,也會使用符號融入作品,甚至將簽名藏在畫作中,因為他們不想破外作品的協調性。

-------------------------------------------------------------

回頭看看我們常見的作品

























以碩大的文字加上許多現成的特效誇張的色彩,這是我們在網路上很常見的一種手法。我們不鼓勵這樣的作法,因為過多的數位裝飾容易與畫面形成不協調,除非畫面內容本身就是數位創作並且以同樣誇張的造型與用色那或許可以使用這樣的簽名形式。


























較第一種收斂,但同樣刻意以大文字並在畫面中橫躺過去以凸顯自己簽名的存在,同樣不鼓勵這樣的作法,這種形式常見在廣告海報,為了吸引路人注意而刻意誇大內容元素,容易造成視覺上混亂,要看作品還是看文字?


























不破壞畫面整體,但在四周某處添加大色塊並加上簽名資訊。畫面干擾較前例有效減少,但以整體來說卻拉長了畫面比例形成了不協調,並且過大的色塊與內容也沒有與畫面作配合,仍是不鼓勵此作法。


























最常見的作法,四周搭上黑框如同畫框一般,較前例屬最佳表現形式,但依舊有個問題,這同樣要回歸歷史來看。畫框形式早期是配合建築樣式做造型,所以常見巴洛克或是洛可可風的華麗雕飾,而現代設計因為走時尚極簡所以很多畫作甚至不需畫框即可搭配住宅。

所以問題在於,這樣的黑框是要配合什麼?論壇背景可能有白有黑有黃但所有人作品幾乎都是黑框呈現,則作品與論壇色系在整體上有搭嗎?而且嚴格來說黑框的表現比較像畫框中的襯紙,是畫與周圍的一種中間橋樑,因此喜愛此種簽名形式的朋友,建議嘗試找尋攝影作品本身與旁邊畫面的一種協調色彩。


























嘗試一下,這張作品色系成暖色調,論壇則以白色為主,所以將黑框改成淺褐色,是否感覺沒有黑框那麼強勢了呢?


























我們遵循古法,將簽名縮小並以相近色來擺在邊緣角落,這樣的簽名與前例比較之下是否畫面又更能讓你注意力集中呢? (對不起我忘了01上傳圖片會有編碼,簽名形式被遮起來了[orz],但就像是雷諾瓦那張一樣)


























還有一種做法是只在下方加入細小色塊並添加作者資訊,同樣常見於黑框形式,有些人可能想要他的簽名或資訊可以快速被人注意又不會過分破壞作品協調,此種做法與黑框是同樣可參考,但可以再做更精緻處理,讓色塊有些半透明性,使色塊不會與作品有很明顯的切割,盡量讓簽名與作品合而為一。

總結:
以上範例其實還不是相當充足,但基本上常見就那幾種,不過最好的做法還是不添加任何額外資訊於作品中,讓作品的呈現是原汁原味。現代與以往還有個較大差異就是複製性,現代作品要被拷貝盜用很容易,即便簽名檔是為防堵,但防的了君子防不了小人,任何形式簽名都可能被修改塗抹掉,所以何不呈現作品最好一面?(保有原始檔其實就不怕盜用了)

而我提出這樣的文章其實是想讓大家都知道,當你作品貼出來在論壇或是洗出來擺出來,都算是一種呈現,應該是要當作與要去美術館展覽一樣重視,因為它都是你花時間金錢體力拍攝出來了,不是為了別人,是為了你自己,因此這篇文章希望能喚醒大家對於自己作品的重視,花一些時間去研究如何表現你的作品。

本文同步發表於mobil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