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3月 10, 2010

重視你的作品,請用心設計你的簽名

我相信在自己的攝影作品中有相當多人都會添加上自己的名字、地點、光圈快門或是機種等資訊,基本上這種做法不為過,但有多少人真的有用心去思考過為什麼要在一張作品中加入額外的資訊,而且又該如何加入這些資訊並保持不干擾作品,有多少人是真的有去研究過呢?

我們從歷史來看,在自己的作品中添加作者資訊我們可以回朔到古早繪畫的時代,我知道的是,在文藝復興以前,繪畫或是雕刻等創作都是為了宗教而執行,因此不會有個人資訊留在創作中,是為了奉獻,他們甚至不會以藝術家自稱,但到了文藝復興,思想的崛起,越來越多人重視人的個體,再加上貿易繁盛,商業蓬勃,中產市民階級興起,有錢人開始大量購買藝術品來收藏,因此也開始有了簽名這樣的形式出現。

前面的廢話完了之後我們直接切入主題,以往藝術家簽名與現代人有著最大差異是,他們創作不是為了聲名大噪,他們簽名不會相當明顯,而是以不干擾創作畫面並融入主題來設計,我以下面兩張圖為範例說明。


























《馬拉之死》大衛作品
這張圖較一般不一樣之處在於,大衛為表對馬拉的敬意,將馬拉與自己的名字明顯的寫在木箱上,但我們可以看到,文字刻意弄得很端正且大寫並像是刻在木箱上的文字,弄得像是墓碑一般,這全是作者的巧思,完美的將自己的簽名與敬意融入內容。


























《浴女圖》雷諾瓦
大家看得出他的簽名在哪裡嗎?


























在這裡,實際上應該是有些褪色,但基本上都是小小在旁邊。實際有些畫家除了名字外,也會使用符號融入作品,甚至將簽名藏在畫作中,因為他們不想破外作品的協調性。

-------------------------------------------------------------

回頭看看我們常見的作品

























以碩大的文字加上許多現成的特效誇張的色彩,這是我們在網路上很常見的一種手法。我們不鼓勵這樣的作法,因為過多的數位裝飾容易與畫面形成不協調,除非畫面內容本身就是數位創作並且以同樣誇張的造型與用色那或許可以使用這樣的簽名形式。


























較第一種收斂,但同樣刻意以大文字並在畫面中橫躺過去以凸顯自己簽名的存在,同樣不鼓勵這樣的作法,這種形式常見在廣告海報,為了吸引路人注意而刻意誇大內容元素,容易造成視覺上混亂,要看作品還是看文字?


























不破壞畫面整體,但在四周某處添加大色塊並加上簽名資訊。畫面干擾較前例有效減少,但以整體來說卻拉長了畫面比例形成了不協調,並且過大的色塊與內容也沒有與畫面作配合,仍是不鼓勵此作法。


























最常見的作法,四周搭上黑框如同畫框一般,較前例屬最佳表現形式,但依舊有個問題,這同樣要回歸歷史來看。畫框形式早期是配合建築樣式做造型,所以常見巴洛克或是洛可可風的華麗雕飾,而現代設計因為走時尚極簡所以很多畫作甚至不需畫框即可搭配住宅。

所以問題在於,這樣的黑框是要配合什麼?論壇背景可能有白有黑有黃但所有人作品幾乎都是黑框呈現,則作品與論壇色系在整體上有搭嗎?而且嚴格來說黑框的表現比較像畫框中的襯紙,是畫與周圍的一種中間橋樑,因此喜愛此種簽名形式的朋友,建議嘗試找尋攝影作品本身與旁邊畫面的一種協調色彩。


























嘗試一下,這張作品色系成暖色調,論壇則以白色為主,所以將黑框改成淺褐色,是否感覺沒有黑框那麼強勢了呢?


























我們遵循古法,將簽名縮小並以相近色來擺在邊緣角落,這樣的簽名與前例比較之下是否畫面又更能讓你注意力集中呢? (對不起我忘了01上傳圖片會有編碼,簽名形式被遮起來了[orz],但就像是雷諾瓦那張一樣)


























還有一種做法是只在下方加入細小色塊並添加作者資訊,同樣常見於黑框形式,有些人可能想要他的簽名或資訊可以快速被人注意又不會過分破壞作品協調,此種做法與黑框是同樣可參考,但可以再做更精緻處理,讓色塊有些半透明性,使色塊不會與作品有很明顯的切割,盡量讓簽名與作品合而為一。

總結:
以上範例其實還不是相當充足,但基本上常見就那幾種,不過最好的做法還是不添加任何額外資訊於作品中,讓作品的呈現是原汁原味。現代與以往還有個較大差異就是複製性,現代作品要被拷貝盜用很容易,即便簽名檔是為防堵,但防的了君子防不了小人,任何形式簽名都可能被修改塗抹掉,所以何不呈現作品最好一面?(保有原始檔其實就不怕盜用了)

而我提出這樣的文章其實是想讓大家都知道,當你作品貼出來在論壇或是洗出來擺出來,都算是一種呈現,應該是要當作與要去美術館展覽一樣重視,因為它都是你花時間金錢體力拍攝出來了,不是為了別人,是為了你自己,因此這篇文章希望能喚醒大家對於自己作品的重視,花一些時間去研究如何表現你的作品。

本文同步發表於mobile01

星期一, 3月 08, 2010

替網頁公司設計banner












對方是專業標準HTML與CSS撰寫公司,所以用建築工地表現HTML字樣,代表他們是建構HTML專家......題外話,前面那台卡車是目前火紅的變型金剛科博文那台喔!可惜不能惡搞讓他變形來建造工地。

設計Mobile01專屬優遊卡
















因為今年是虎年,當時設計最基本想法就是吼出新氣象,用色採金黃是為增加招財感,眼睛改為01標誌,代表其眼神充滿Mobile01敗家的精神XD

景深合成再一招,AfterEffect合成



影音教學01


內容是720P
放大看比較清晰

補充說明:除了景深以外,自己也可以另外加上其他物件進去,像是光源或是其他貼圖什麼的,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多嘗試玩玩,會有很多不一樣的效果。

本文同步發表於mobile01,圖片並由titankang會員所擁有,非教學性質請勿轉載

淺談各家瀏覽器之間的使用感想


這陣子由於製作自己的網頁且複雜度是我目前做過最多層級的,再加上自己對於CSS的使用仍然不夠純熟,所以在各家瀏覽器之間的CSS定位遇到不小問題,不知不覺間電腦裡的瀏覽器則增加為五種,而且就這樣五種瀏覽器同時使用了一、兩個月之久,也因為如此讓我有感而發寫了這篇文章。


回想最當初接觸的第一個瀏覽器其實就是IE,與許多人一樣,並不覺得IE很難用並且習以為常,然而在輾轉偶然間看到一張大海報,一隻狐狸抱著地球 (這什麼鬼東西,當下這麼想),並在這之後我真正開始接觸學習製作網頁且開始開啟我對於所謂"瀏覽器"的認識。隨後不久一直到現在我已經接觸過至少六、七種的瀏覽器,不過今天我把同樣是IE核心的瀏覽器就統歸類於IE來看待,所以今天只會看到我談論五種瀏覽器:Firefox、Opera、Safari、Chrome還有最後的IE。

IE瀏覽器應該是眾所皆知是完全微軟的規格,與W3C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世界通用的規範並不一樣,不過因為種種因素導致他成為世界最多使用者的瀏覽器,更也造就出許多IE Only的網頁。而今天其他"地方勢力"的逐漸崛起,包含我在內,已經有越來越多使用者懂得使用其他符合規範的瀏覽器,但也因為意識的抬頭更也形成了目前多元的瀏覽器市場,這就是我今天所遇到的最大問題點,越多瀏覽器也代表越多不同的規格。

隨著各家的競爭,瀏覽器推層出新不但要比較絢麗的外表更要在網頁的瀏覽速度與外掛數量的較量下在努力廝殺。所以今天的重點來了,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各家瀏覽器下終於有了以下一些比較的感想:逐漸壯大的Firefox與老兵不死的Opera還有跨界Windows的Safari和展露鋒芒的Chrome最後便是想融入大家庭的IE,這是初步簡單的想法。

----------------------------------------
首先是我最熟悉的Firefox,雖然我不是從他誕生之初就開始使用,但在使用時間上我用它比用IE還要更長,甚至我還使用它的外掛在寫網頁。差不多是2.0版本左右是我開始使用它的,當時的第一印象就是速度快又穩定,同時又有許多好玩的外掛可以使用,不過使用下久了之後會發覺,firefox所拖的資源越來越龐大,反應速度也越來越慢,所以外掛多似乎變的意義不大了,即便後來不斷有改版改進但實際效果並不明顯。

直到最近大家應該都有很深的印象,Firefox在3.0版還舉辦了下載日,甚至還頒獎狀給大家,不過當時我也印象很深的確是當機變的好像越來越頻繁,所以我在3.5出來之前有段時間改用opera來頂替,好在最近3.5出來後總算一改之前的問題,速度與穩定性又回復到以往的水準,而且麻煩的影音功能都內建了,非常方便。

至於我頭疼的CSS定位在Firefox一向很順手,應該說我一直都是以Firefox為標準在寫,所以在Firefox不會有什麼問題,都很符合我的期待。

----------------------------------------
次要則是Opera,為什麼是他?除了他的年紀是元老級之外,對於速度上的瀏覽我使用感覺他在各方面最快,還有瀏覽分頁的操作我認為他也是做的最好的,不過他之所以沒有成為主要瀏覽器使用的選擇的原因在於它可使用的外掛我找不到實際好用的,再來是他書籤的排列方式不會紀錄我很久以前IE的排順序,而是依名稱排序,讓我沒辦法很習慣的找到我要的。

其實以上都是過去式的舊版Opera有的問題,現今我在最近Firefox3.0狂當機的時候我回去使用Opera,讓我一整個驚訝,除了速度一如往常的快速,在瀏覽分頁,在書籤瀏覽管理的操作性與反應效能都讓我訝異實足,相當好用且自主性比任何瀏覽器都更高,我想目前看來介面的操作性就屬Opera第一名,而且目前不曾有過任何一次當機的歷史紀錄,Firefox即便3.5還是曾經不正常當機過,所以最新的Opera讓我有不小的心動想轉換跑道,不過在Javascript程式的BUG處理上卻是跟IE很相近,我會在IE上遇到的BUG同樣也會出現在Opera,其他瀏覽器則否,而且它的外掛我找不到什麼好用的,但光衝著她本身優越了介面與高效能的瀏覽速度,我想上面的缺點都還是可以接受的。

----------------------------------------
Safari雖然也存在很久,但實際可在Windows系統使用還是最近的事,比起以前我在Mac上使用的感覺相比,一貫的簡潔介面依舊令人喜愛,而且目前新版的效能也是相當強悍,速度上我覺得跟Firefox3.5相比並不遜色,應該說有時也有超越的感覺,在CSS定位上幾乎與Firefox一模一樣,不大會跑位,跟很久以前在Mac上使用的印象有差,變的相當不錯使用,不過我不考慮的原因還是因為可以個性化的自訂功能與外掛實在少的可憐,方便性對我本身而言還是不如前面幾個瀏覽器。

----------------------------------------
至於Chrome雖然算是剛出道,不過表現實在亮眼,尤其在Javascript的效能處理上簡直驚人,而且功能也弄得相當不錯,像Opera的Speed Dial網頁縮圖、多執行緒功能可以各個分頁獨立運作等等這已經不太像新出道的瀏覽器,所以實在讓人很期待它的未來,但說實在話目前看過去還有相當的進步空間可以利用,像是方便的外掛擴充、更人性化與快速的介面設計之類的。不過Chrome還有點讓我驚訝的,在CSS定位與Javascript的BUG上我目前看過去表現相當良好,原本我預期會遇到相當多問題的,實際上卻沒有,但有時會當掉就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了,可能是測試版還不夠穩定吧!但整體而言,我會期待它的壯大。

----------------------------------------

萬惡的根源IE瀏覽器,全世界最具知名的瀏覽器,也是使用率佔最高的,完全為他量身訂做的網頁也是居高不下,從以前就是一直處與獨立自我的站在頂端出於泥而不染,不過孤獨久了最終他還是想加入眾人的泥濘之中,想與大家打成一片,所以IE7與IE8也開始朝向國際標準化慢慢前進,現在我們已經可以看到他逐漸將其他瀏覽器的優點集於身上並且真的有開始改進,這是好事一件,不過我希望目前IE6到IE8是個過度期,畢竟每出個版本就有新的CSS定位讓我這個網頁新手真不知道要從何做起。


-----------------------------------------
最後總結:
綜合各大廠的瀏覽器,IE進步速度最緩慢,Safari和Chrome我覺得進步神速,效能與穩定都相當優秀若是能夠再多改進介面與個性化設定會相當驚人,相對Opera若是沒有突破性的改進,很快的就會沒有任何優勢,至於Firefox我認為他主要還是靠眾多的外掛讓他擁有許多人的支持,雖然說3.5的現在速度與穩定性都不差但Javascript執行速度輸Chrome,頁面讀取也輸Opera,穩定性不談IE的與新生兒Chrome的話,還是最差的,以上便是我這幾個月使用這些最新版的瀏覽器與以前舊版相比的心得。

PS:排序是以我使用量由高到低來排序,純粹為個人習慣問題,論述的效能與介面也是以我家的系統與網路還有個人喜好來評估。



照片的景深怎麼後製?教你用3D算出真實景深



首先確認你圖片尺寸或是比例
























接著我們使用3D軟體去抓出圖片中場景大概的樣子還有人物之間的位置距離等等



















如果你很悠閒也可以把其他物件全部建出來,但現在我只大約抓出人物的距離即可













接著我們去設定真正的景深












算出來大致上就是如此,若是你物件越豐富,層次就越明顯












接著我們把原始圖與算出來的景深圖一起丟入photoshop







然後我們在原始圖的遮色片區中新增一個Alpha 1圖層,並把景深圖貼上









回到原來的圖層並選擇特效中的Lens Blur












在選單中我們選擇我們剛剛的Alpha 1圖層,這時圖片就產生變化啦









慢慢調整到你想要的感覺最後按下確定就完成囉
























這種景深調整是比較接近真實攝影空間的景深,物件的層次會比你在那邊慢慢框選人物要更細緻,只是稍微需要花費時間


本文同步發表於mobile01,圖片並由titankang會員所擁有,非教學性質請勿轉載